湯石照明洪堯陽: 照明不是照亮,看展不是看燈

2016-06-07

新聞轉載自弘博網:http://www.hongbowang.net/interview/2016-06-06/5027.html  



光給了我們不同的感悟,博物館向人們展示的器物背後歷史資訊,用陳列的方式去解讀文化,通過不同的光去表現不同的文化。

近30年來,中國博物館事業獲得了空前的發展,博物館硬體、軟體的建設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,博物館展覽及觀眾活動區域的燈光照明也有了長足進步。

但與歐美一些著名博物館相比,中國博物館的照明還存在著諸多問題。 

本期企業專題我們採訪湯石照明的洪堯陽先生,分享他對博物館照明的認識和思考,瞭解現階段博物館照明所存在的問題與困惑。


Tony

洪堯陽,湯石照明大中華區業務部協理



照明不是照亮,看展不是看燈 


弘博網(以下簡稱弘):您是怎樣看待博物館照明的? 


洪堯陽(以下簡稱洪):

博物館的照明,它的照度最多是300 lx,絲織品與書畫的照度更低,有些博物館它的照明是美術館的照明,而博物館與美術館的照明是完全不同的,從我們的角度來說,美術館需要的是空間上的通亮,對展品的保護沒有那麼高的要求。 對於文物來說,根據不同的材質,它的照度是不同的,比如金屬或者石刻,它的照度就可以做到300 lx;油畫以及一些有機物,比如骨頭、牙齒、木器、漆器等,這些要控制在100 lx以下;如果是紙製品或者紡織品,那麼最多就是50 lx。這些都是國家文物局的要求。 


然而有時候不一定是用專業設備進行調光,常常就是領導過來說:‘這麼暗給誰看’。

所以,好多情況下都是領導憑著自己的感覺,領導說了算,但那不是博物館該有的要求。

 

隨著LED技術的逐漸成熟,現在很多博物館都是用LED燈,但是一些LED的供應商卻缺少傳統光學設計的經驗。


比方說像格柵燈,因為它是燈管,本身就是漫反射光,所以你就會發現中心特別亮,到後面它可能沒了,它的照度是不同的。

如果今天你在這裡看書,你的瞳孔是一直在變化的,因為要適應不同的照度調節進光量,可能你不會有明顯的感覺,但是一天下來,眼睛就要開始流眼淚了。也許你會感覺到不舒服,但你已經習慣了,這就是我們 日常的用光環境,你覺得沒什麼不對。

 

再比如說很多家長會給小朋友買檯燈,但是不知道怎麼擺放檯燈,以為看清楚書上面的字就可以了。事實上,我們都知道光有入射角與反射角,如果燈擺得不好,小朋友看書的時候,雖然他能看清楚,但是燈光直直地刺激他的眼睛。而如果擺偏一點,還是可以看清字,但是對眼睛會好很多。


所以說照明不僅僅是照亮,還要兼顧舒適。 

同樣的道理,對博物館也一樣,然而有些人可能覺得,這沒什麼不一樣,不就是把展品照亮嘛。但是,湯石是在從內涵裡面去創新。


比如說過去所有的展區,你能看到燈都是亮的,但它的亮區就是我們需要不斷精細化的東西。

目前,有些博物館很注意考慮被照物,但是我覺得參觀者才是主角。

展品和參觀者是兩個主角,燈光只是一個介質。對於參觀者來講,他需要的更舒適的使用環境。

換句話說,大家到博物館來,肯定不是看燈的,而是瞭解文物, 瞭解歷史,瞭解文化的,所以這才是照明的目標。 




將自然光引入展覽尚有難度


弘 :博物館的照明能否與自然光相結合? 


洪:博物館利用自然光,需要很大的學問,目前沒有人有足夠的把握做得很好。

前段時間我們去北歐考察,一些博物館和學校也引入太陽光。

但是這裡邊存在一個問題,在一天的不同時間段裡太陽光的強度變化太大了,除了高照度,還有很多的紫外線、紅外線等不可見光,這些都很難處理。 

除非有一個很精密的東西,就像眼睛一樣,可以在不同的光照環境下進行自我調節,控制進光量。這就需要從建築的本身來進行特殊處理。


比方說台灣亞洲大學裡面安藤忠雄設計的美術館,他在設計的時候需要考慮很多問題,但自然光只是一部分,雖然可以作為基礎照明,但也需要一些輔助光,而且只是在公共區域。

因為對於展品來說,它對光可能很敏感,而自然光難以控制。所以說,如果引用自然光的話,必須從一開始的建築構造就把這方面考慮進去,設計難度和架設成本都很高。 



博物館是一個整體,燈光也是它的部分


弘 :目前,有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是,在展陳設計的時候,照明設計還沒有跟進,到最後才把照明設計拉進去,對於這一現狀,您怎麼看? 


洪: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,因為很多人都覺得,光不就是把展品照亮?

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這麼說的,那這樣就非常簡單,外面隨便買一個十幾、二十塊錢的小手電筒,它也可以變焦,但是如果把它打在牆上,又發現它的中間的照度跟旁邊的不一樣,這樣子的光是不能夠大面積地使用,看起來不舒服。


而我們的目的是把光打到一定的範圍內,比如展櫃,你走過去,展品是亮的,但你不會看到自己的臉。 我認為,一個展覽從開始設想,就要把光帶進來。


主題是什麼、展品是什麼、展櫃是什麼,都要進行考慮。還有,是用基礎照明, 還是用重點照明,這些都要根據展覽的內容來決定。

還有,前期設計和展覽設計應該是同步的,比方說軌道和頂燈,總要留出位置給我們施工啊。博物館作為一個整體,各區域的燈光照明都有不同的要求。


比方說公共區域、洗手間、儲藏室、或者工作間,在剛開始就要考慮好。選擇不同的照度、不同的色溫。用不同的色溫能夠將不同區域的特性展現出來。

而這些都可以通過照度的模擬進行預測。 從照度的角度來說,要根據各種不同的展品,設計不同的光。


我們拿出來一個展品的照片,請照明設計部門做配光設計,不同的材質和安裝位置都有不同的照度要求,選擇規範的打法,一致性要非常高。

這些都是需要先進行有效的溝通,然後根據客戶的訴求去設計整體的效果。


我們不是展覽設計者,但我們可以根據整個展覽的思想和目標來配光。

就像去飯館,你要什麼菜,煎、炸、炒、燉都可以,但是要先知道你到底想要什麼。 最關鍵的是要如何去控制光。




弘 :那湯石在博物館照明領域有怎樣的實踐呢? 


洪:湯石從1992年成立到現在,已經有25年的歷史了,從事商業照明領域以來,我們從最早的鹵素燈到金鹵燈一路走來,到現在的LED。

LED也是從所謂的點光源到現在的集成光源,至於未來會是什麼樣的光源,現在還不知道。但是我們在不斷地發展的過程中,發現最關鍵的是要如 何去控制光。


我們湯石要做的就是為環境打造專屬的光。 

有一個問題是很多博物館沒有辦法去改變的現狀——展櫃,它的展櫃原本的設計就是這個樣子,沒有辦法做過多地改動,除非是一個新建的博物館。

然而,這種展櫃從結構上來說,跟我們照明的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。所以,我們就跟天津和成都展櫃公司合作,從展櫃的圖紙開始,在結構設計上,就考慮燈光的設計。

只有做好配合,才能呈現最佳效果。 


關於湯石的定位,我們的目標是整個行業金字塔的頂端。因為我們的燈光應用,並不是提供大眾使用——我們的客戶群體有50% 五星級酒店,而博物館這方面的業務,到目前為止還占不到10%。

雖然我們的目前的客戶群體有一定局限性,但是在博物館照明這方面,我們做了很多標誌性的工程案例,比如北京故宮珍寶館、台中的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、南投的遊山茶訪茶文化館、台北的紅點設計博物館、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及台北故宮博物院103、104室的照明改善工程等。

其中今年年底剛開幕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,院內90%的燈具是來自湯石。壁櫃則100%使用了湯石榮獲台灣精品銀質獎殊榮的的微型軌道燈具組產品。


北京故宫珍宝馆

北京故宮珍寶館

 

亚洲大学现代美术馆

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

 

游山茶访茶文化馆

南投的游山茶訪茶文化館

 

台北红点设计博物馆

台北的紅點設計博物館

 

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區织品厅

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織品廳

 

故宫103改善前後

台北故宮博物院103室改善前後




做燈不難,難的是改變觀念 


弘 :那麼湯石未來的方向是怎樣的? 


洪:現在很多廠商都在朝體積小、功率大的方向去發展照明。但是,我們目前已經把這個方向停掉了。

因為,我們主要的市場是在歐洲,我們更關注一些新的技術以及行業的趨勢。所以我們就是先把產品研發好了,然後等這個趨勢。 

可能有些人會對我們說,你們怎麼做的功率那麼小。確實,在這方面湯石是沒有進步的,但是我覺得企業的目標是不一樣。我們很有信心說,我們走得是比較靠前的,只是比較辛苦,因為有很多博物館,你要去改變他的觀念。 

很多博物館人,從學校一出來,就在博物館,三十幾年,都已經變成工匠了,他們是前輩,有很多經驗,但是也需要一些新的觀念。

而湯石要做的,就是把實際效果呈獻給大家。  






結語

光,在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的同時,也為人類照亮了過往的歷史。看似簡單的博物館照明,不僅僅是要將博物館照亮,更重要的是在保護展品的同時,讓參觀者有更舒適的光感體驗。在與洪先生訪談的過程中,小編也接觸到了未知領域的知識,對博物館中的設計細節也有了新的認識。 一座博物館是不會在“偶然”間變得聞名於世的,只有在一個一個的細節堆積之後,才能產生相應的結果。反之,存在的問題亦然。只有不斷地對細節進行思考與改進,才能讓博物館的未來變得更好。